活动详情

活动规则


活动地点:
开始时间:
结束时间:

活动报名

*您的姓名:
*联系方式:
*邮箱地址:

产品预约

*您的姓名:
* 预约金额:
*联系方式:
*邮箱地址:
*验证码:
我与上证报的故事│杨爱斌:明白看新闻,踏实做投资
日期: 2021-10-30

来源:上海证券报  作者:杨爱斌 时间:2021年10月30日

64033

640 (2)

中国资本市场在去年度过了三十岁生日,《上海证券报》就只比中国资本市场年轻一岁。政策资讯传播者的专业、服务广大投资者的情怀、与时俱进的活力,这些特点在上证报的平台上得到了很好的融合。我作为一名老读者,首先对痴心不改追新闻的上证报记者编辑们很是敬佩;而作为一名机构投资者,对这个向融媒体全面转型的综合财经传媒平台更是发自内心地赞叹。

上证报不仅留下了我在金融市场中拼搏奋斗的很多回忆,也能帮助我看清当下、前瞻未来。

我读书求学是在上海。在我的学生时代,国内资本市场刚刚起步发展,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新篇章。当时上海关于证券市场的社会氛围已非常活跃,上证报就是很多前沿观点争鸣的平台。作为学习了理论知识后希望了解更多金融市场动态的学生,阅读上证报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途径。当时我也没有想到,后来会和上证报有更多的紧密联系。

我进入市场从事债券投资是在1999年,无论是在保险公司还是在公募基金,都会阅读大量的新闻资讯来了解经济和市场的动态,上证报可以说是我看得最多的报刊之一。

2003年我国SARS刚结束,那时候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,而通胀上行得比较快,我当时天天都要从各方面寻找经济基本面、资金面和政策的蛛丝马迹,感知市场的情绪,上证报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工具。

那一年债券市场比较艰难,我也经历了中国债券市场第一次“钱荒”。我所在的平安保险固定收益组合也经受了极大压力和挑战,在吸取经验教训后成功躲避了后来2004年的债券熊市。应该说关注上证报的财经资讯是有帮助的,特别是对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报道。

2005年,我已经来到华夏基金主持固定收益投研工作,那时候上证报内容已经可以很方便地在中国证券网上浏览,这对投研来讲是一个很大的便利。期间,时任上证报记者王文清曾多次采访过我,交流投资心得和基金行业发展看法。

在2006年7月4日发表的一篇题为《走出货币市场基金误区》的上证报专访当中,我基于对债券后市行情偏谨慎的判断,谈到固定收益类公募基金产品不能片面地追求规模,而是要做好投研和销售的配合,做好投资者教育和产品的风险管理。这就意味着基金逆周期投资、逆周期营销,虽然对于基金公司团队来讲难度更大,但却是平衡基金收益性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更好办法。当时华夏基金在这方面堪称业内表率。

这次采访的发表也让当时还年轻的我很受鼓舞,更加笃定自己的信念,坚持将投资者利益放在第一位考虑,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。这种想法是我二十多年投资路上的内心支撑,也让我能有幸和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事们肩并肩一起创业。

相信业内外很多人会有和我相似的看法:上证报不仅是一家证券专业媒体,还是一家综合性经济和金融媒体。

2008年一季度,上证报记者采访我对债市的看法,我表达了“年内债市将迎来周期性牛市”的观点。当时CPI还在攀升,但是PPI和外需下滑的迹象已经显现,我明确表示看好长久期高等级企业债。在下半年货币宽松大潮中,这类债券品种的收益率快速下行,给当时提前布局这类产品的持有人带来了很好的回报。所以说,新闻媒体不仅是沟通金融机构和市场的有效工具,也是开展专业化投资者教育的良好载体。

一年后金融危机已经席卷全球,市场情绪不稳,我看到政策“出拳要快要重”的稳增长决心,也留意到微观经济活动在起变化,而且政府、企业、居民三部门的资产负债表都很健康,使得政策存在空间,所以我切实感受到了信心,于是在上证报对我的采访当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:虽然两三年内中国经济还会持续面临转型的复杂挑战,但对短期经济可以看好,当年实际情况会好于市场预期。

这在当时还偏悲观的市场预期中并不属于主流声音,但这一看法被上证报记者编辑们果断采纳并准确客观地采写,于是《华夏基金杨爱斌:我对中国经济短期增长相对乐观》得以在2009年4月2日刊发。

2009年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6.4%就是底部,经济V型反弹旋即开始,我也对上证报专业的新闻团队感到敬佩。在我看来,市场预期在政策传导和投资决策当中都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,权威媒体理性、专业的新闻报道也承担了引导社会预期的功能,作为市场专业人士配合采访,与有荣焉。

在我创业之后,上证报仍和我保持着紧密的联系。近年来吴晓婧、陈玥两位老师与我的采访联系较多,我也很乐意邀请我的同事们和上证报记者编辑们切磋观点。

鹏扬基金作为国内首家“私募转公募”基金公司,又是专业人士持股的基金公司,可以说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受益者,也受到了包括上证报在内媒体朋友们的关注和关心。就在去年上证报纪念资本市场三十周年的系列报道中,我的老领导、也是现任鹏扬基金董事长范勇宏先生也接受了上证报的专访,分享了他对完善基金业公司治理的思考心得。

基金行业的发展稳步疾行,产品类型、投资风格、资金来源都更趋多元化,市场涨跌的驱动因素也越来越复杂,对记者的专业要求日益提高,但上证报新闻团队保持着一贯的专业精神和对市场热点的敏锐感,例如在2018年6月债牛中途、2020年4月股债大类资产切换的前夕,我都有幸能和上证报记者沟通看法,借助这一平台与市场各方交流探讨,我也从中受益良多。

今年8月基金业会员代表大会之后,上证报记者采访我对行业长期看法。我想,基金业发展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,基金公司既要结合自身的特色来经营,也要紧扣“高质量发展”主线。应该说,鹏扬基金作为后来者,在巩固“固收+”领域优势的同时,在权益类、固定持有期、指数类产品等方面也能取得一些成绩,是不断巩固投研能力、扩大高质量产品供给和服务的一个结果,是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回报。

总结来讲,无论是做新闻,还是做投资,在我看来有一些“主义”上的共性,首先二者都要本着信任原则下“利他主义”,媒体是为读者服务,为提升社会公平效率这个公共目的服务,资产管理则是为委托人服务,二者自我价值的实现都体现在成就他人的工作中;其次是“专业主义”,媒体的公信力无疑是来自于在报道领域和方式的专业,投资机构的信誉也是来自于专业,无论是投研还是销售还是中后台工作,都要本着专业精神做事;再有一点就是“普惠主义”,是否普惠取决于商业定位,没有绝对的孰优孰劣,但如果媒体定位要让大众读者明明白白地看懂新闻,选题和报道方式显然会有所斟酌,既不会太草根化,也不过于精英化,而公募基金要服务数以万计的持有人,让老百姓能踏踏实实地长期持有,获得长期回报,那么业务模式既会发挥机构专长,也会区别于如对冲基金、家族办公室等专注超高净值客群的财富管理机构。上述这几个方面,我想鹏扬基金和上证报是不谋而合的。

最后借用一句伟人名言,“一天不读报是缺点,三天不读报是错误”。衷心祝福上证报三十而立正青春,风华正茂启新程。

ChatIcon ChatIcon ChatIcon
好基通app二维码扫码下载APP